如何區分寶石和水晶?

寶石(Gemstone)和水晶(Crystal)經常被當作同義詞使用,意指那些燦若繁星、光彩奪目的貴重石材。然而,無論從科學的準確性和正確分類,以及文化和歷史意義乃至市場價值上,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物質。本文會助您了解為甚麼寶石有時會被誤認為水晶,以及為何並非所有水晶都被認定為寶石。

甚麼是水晶?

水晶是指一種固體物質,由原子、離子或分子以重複而高度有序的三維晶格結構組成。這種內部結構令水晶擁有獨特的幾何形狀和光學特性,包括透明度、折射率和雙折射率。它們被廣泛地應用於工業和科技範疇,例如半導體和晶體管。有些人甚至認為水晶擁有能量,並用作各種靈性修練和療癒

水晶的切割和拋光通常不會達到如寶石般的程度。一些水晶種類如石英、紫水晶等因隨處可見而相對便宜;綠柱石和碧璽則因較稀有、別具特性(如帶有如玻璃般光澤的碧璽)而較具價值。

各種顏色和尺寸的水晶和寶石原石

甚麼是寶石?

寶石是經過切割、打磨然後鑲嵌於首飾或其他裝飾品上的礦物。它們因其淨度、顏色和光澤而受世人喜愛,成為財富和權力的象徵。

雖然很多寶石都由晶體組成,不過並非所有寶石都會歸類為水晶。有些寶石的結構是不定形的,即它們沒有明顯的晶體結構。不被定義為水晶的寶石包括蛋白石、琥珀和珍珠。相比起水晶的有序結構,它們具有更隨機的原子結構。

寶石和水晶有甚麼分別?

寶石與水晶的主要分別在於兩者的原子排列不同,而晶體結構與其他類型的寶石結構(包括不定形結構、纖維結構和顆粒結構等)之間的差異亦會引伸其他分別。

結構

水晶具有嚴謹有序、重複的晶格結構;而寶石可以同時帶有晶體和不定形結構。前者的定義是高度有序、幾何排列的原子;後者則是隨機、無序結構。

分類方法

水晶主要根據其內部結構來分類,主要有七種晶系:立方晶系、四方晶系、斜方晶系、單斜晶系、三斜晶系、三方晶系和六方晶系。

至於寶石,其分類法主要基於物理和化學特性,以及稀有度、市場價值、產地和礦物成分。珠寶業使用的傳統寶石分類系統則取決於4Cs:重量(Carat)、顏色(Colour)、淨度(Clarity)和切工(Cut)。

手持經過切割和打磨的粉紅/紫色寶石

形成方法

水晶由幾種特定方式形成,其中包括:

  • 緩慢冷卻的岩漿;
  • 富含礦物的溶液經過沉澱;
  • 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相變過程;
  • 生物礦化(即有機生物經細胞代謝產生礦物);
  • 氣相沉積(固體物質經過蒸汽沉積而積聚於表面上)

另一方面,當某些物質在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下發生反應時,就會形成寶石。這些過程有時會形成水晶,但並非全部皆是。寶石在自然環境中形成的過程包括:

  • 變質作用(Metamorphism):礦物在高溫高壓下被逼聚集並發生變化;
  • 水熱蝕變(Hydrothermal):富含礦物的溶液在岩石之間循環,沉積成晶體;
  • 火成(Igneous):熔岩凝固;
  • 沉積(Sedimentary):透過沉積、膠結(Cementation)而累積礦物;
  • 交代變質作用(Metasomatism):礦物質透過液體或氣體的相互作用,而被其他礦物質取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用於製造人造寶石的先進技術,已可以在嚴密控制的環境下培育出水晶和寶石。

功用

水晶常用於科學或技術領域,也常用於輔助靈性修練;寶石則主要成為首飾和裝飾品。雖然某些寶石會被賦予靈性或形而上的意義,但主要還是用以滿足人類對美感的追求。

價值

水晶和寶石的價值都非常主觀,主要取決於市場需求、文化意義和個人品味。有些水晶因其工業用途而具有顯著價值。不過大抵而言,寶石都以其稀有性、耐久度和外觀,而比水晶更具價值。

寶石是水晶嗎?

總括而言:某些寶石是水晶;某些水晶可以是寶石。具有晶體化內部結構的寶石可被視為水晶;高品質而又稀有的個別水晶則可當作寶石。這種定義重疊雖細微但清晰:您不會把岩鹽或石膏(用於製造石膏板和水泥)稱為寶石。

縱使許多種水晶都具有獨特迷人的特質,卻不是所有水晶都如寶石和其他珍貴礦物般有價值。然而,水晶和寶石仍因自身之美或帶有能量的特質而受人所珍視,科學家、收藏家和愛好者將持續他們對兩者的研究和熱愛。

總結

泛洋是培育寶石專家,是您建立環保珠寶或寶石事業的良伴。我們利用BIRON®技術培育的人造祖母綠品質上乘,色澤猶如哥倫比亞祖母綠,難以用肉眼分辨。我們知道如何滿足您客戶的喜好,歡迎預約免費諮詢以了解為何我們的優質人造寶石最適合您。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