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亞歷山大變色石的各種顏色
亞歷山大石(又稱為變石、亞歷山大變色石)以其迷人的變色能力,長久以來令寶石愛好者為之著迷。由於需要特定的地質環境方能形成,任何超過1克拉的亞歷山大石都被視為非常有價值(史上最大顆且可說是全球最聞名、現收藏於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亞歷山大石,其重量達65克拉!)在本文裡,我們將會討論亞歷山大石的各種顏色,以及它標誌性的變色能力背後的神奇科學。
甚麼是亞歷山大石?
亞歷山大石是金綠寶石的一種,由鈹鋁氧化物所形成。「變石」的名稱由來,是指這種金綠寶石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會產生顏色變化(另一些有同樣能力的金綠寶石包括普通黃綠色金綠寶石和波光玉,又稱為貓眼石)。
這種似乎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寶石,於1830年代在俄羅斯西部的烏拉爾山地區首次被發現,並以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命名,也很快在該國的貴族之間流行起來。
這種六月誕生石由鈹、鋁、鈦、鐵和鉻結合而成,如果再加入二氧化矽,就會變成祖母綠。因為地殼有59%是二氧化矽(地殼中第二常見的元素),所以金綠寶石被寶石界視為最稀有的寶石之一。
甚麼是亞歷山大石的變色能力?
亞歷山大石的變色能力,是指它會在不同光源下呈現色調變化的神奇能力。燭光或鎢絲燈(白熾燈)映照下,它會呈紅、粉紅或紫色;在日光下則變成綠色或藍色。
雖然變石中的元素比例會影響其色溫和變色能力的大小,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:任何一顆變石都能根據光線照射而呈現出多達七種顏色的能。亞歷山大石的變色程度越強,其價格也自然越高。
亞歷山大石並非唯一具變色能力的寶石,但卻是最常見的變色寶石。其他會變色的寶石包括石榴石、尖晶石、硬水鋁石、鋯石和螢石。
亞歷山大石有哪些顏色?
如上面所述,亞歷山大石在不同光源下可以呈現多達七種顏色。然而,來自不同礦區的變石都是獨一無二的,各自展現不同的色調強度,它們的變色強度範圍由30%至100%不等。當中被視為最優質、價值最高的,是在日光下呈鮮紅色、在人造燈光下呈綠色,顏色變化極其鮮明的亞歷山大石。
以下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各種亞歷山大變色石顏色出現的條件,以及它們的受歡迎程度。
藍色
最優質的亞歷山大石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清澈、接近海軍藍的顏色,在熒光燈下也會出現淡淡的藍色。亞歷山大石帶有藍色色調是因為含有鐵,其中在印度開採的變石以其鮮豔的藍綠色調和高透明度而聞名。
綠色
在日光下最理想的亞歷山大石顏色,而最昂貴的變石可能是苔蘇綠、鳧綠或自然透光的薄荷綠。在沒有明亮的自然光下,熒光燈或模擬自然白光的色溫5000K燈泡,是觀察變石綠色的最理想方式。
黃色
經常被形容為溫暖誘人的黃色,變石在鎢絲燈下會呈現金黃色。對在市面上出售的變石首飾來說,必須要注意的是在自然光下顯示黃綠色、在人造光下顯示棕紅色的變石,與紅綠色變石比較之下便宜得多。
粉紅色
亞歷山大石顏色也可以是粉紅色,呈現真正的粉紅色或紫粉紅色(試想想芭比的粉紅色),在鎢絲燈映照下便會出現這種色調,例如產自巴西的惠特尼亞歷山大變石便是箇中佼佼者,它們有兩個主要特徵:高品質,以及會由藍色變成濃郁的紫粉紅色。
紫色
當鎢絲燈或燭光穿透它時,變石會呈紫紅色(又稱梅紅色)或紫色。這種色調可以傾向由深紫、茄子紫或皇室紫,到優雅的薰衣草紫。
紅色
雖然上面提到在鎢絲燈下展現強烈紅色的亞歷山大石非常受歡迎,但它們其實是紅中帶紫或棕色。在燈光或燭光下能觀察到真正紅色的變石其實非常少有。要知道亞歷山大石裡到底有多少紅色,可以使用紫外光燈觀察。
灰色
灰色亞歷山大石,更準確的形容是變色力微弱或有限的變石。變色百份比低的變石,其變色能力等於或接近30%(少於30%的金綠寶石不屬於變石),在人造燈光照射下整個表面呈現灰色偏光或灰色區域。這種色調可以是淺而暗啞的紫灰色,或神秘又混濁的藍灰色。因為灰色會抑制變石的變色能力,所以是最不受歡迎的其中一種變石顏色。
發表評論